“大学毕业后,我和老爸一起送快递”
一个名叫钱灏的父亲,北漂打工,做快递员,整日风里来、雨里去。
他带着儿子一起,在京城近郊,尽量寻找更廉价的“蜗居”租住,十多年来先后搬家22次。
这一切,只求让孩子在北京念书,考上大学,将来有份好工作,过上好日子……
然而,当儿子大学毕业后,找工作几经周折,最后,竟然和老爹钱灏成了一起送快递的同事!
这对父子最近在网上“火了”,很多人纷纷感叹道:
底层的孩子就算再怎么寒窗苦读,学出来之后,依然难以改变命运,甚至重蹈父辈的生活。
与此同时,我们也经常看到很多“官二代”、“富二代”、“学者二代”;
就连小镇国企——当地普通人削尖脑袋也很难得到的香饽饽——经常是“头头脑脑”们的孩子毕业后,轻轻松松地来这里任职,甚至刚起步就是个小领导……
似乎真是应了那句话:寒门难成贵子,学得好不如“投胎投得好”!
此类现象,在其他很多国家,也普遍存在。
当代日本学者橘木俊诏写了一本《格差社会》,非常值得一读。所谓“格差社会”,就是阶层固化、格局分明的社会。
郭德纲的儿子郭麒麟,和搭档闫鹤祥,有这样一个相声段子:
郭麒麟说自己不想再说相声了,想要换个其他行业发展。
这时候,以“进攻型捧哏”著称的闫鹤祥,吐槽道:
“别的行业也有这么优秀的父亲吗?”
——说到这里,台下通常一片大笑,这个包袱抖得确实很响。
但笑过之后,仔细想想,则难免充满慨叹,甚至有些心酸。
郭麒麟的爸爸郭德纲,在当今相声界的地位,不言自明。
尽管郭麒麟初中没毕业就退学了,但这些年来,无论在相声舞台还是在综艺节目,都一直风生水起。
确实,他从小就有相声“家学”,还有郭德纲的铁杆搭档于谦,做他的师父;
然而,很多学历更高、才华同样不差的——包括众多演艺类院校的高材生,和那些长期在小剧场里打拼的不知名演员——其职业生涯,都和“星二代”郭麒麟,犹如天壤之别。
近几年的“影视寒冬”,为数众多的演员,都无戏可拍,有人惨淡经营着直播带货生意,还有人开网约车,或者送外卖。
包括昔日的郭德纲,当年也长期处于底层,千辛万苦才熬出头。
相声科班出身的郭德纲,无论上台表演还是创作新节目,都堪称出类拔萃;
此外,他还会唱戏,会说评书,能演话剧,能主持节目,多才多艺。
但他没有拼爹的资本,一个人闯荡京城,几次失败而归,但一直不甘心放弃。
幸好在当时,市场环境较为宽松,街头巷尾有很多小茶馆、小剧场。
郭德纲靠着在这类场合,即兴演出曲艺节目,勉强能在北京租房、糊口,但日子过得非常拮据。
据他日后回忆,最穷的那几年,馒头发霉了都舍不得扔,撕掉发霉的表皮,多蒸一蒸,凑合着吃。
他早期的很多相声,如《西征梦》等,以黑色幽默的手法,道出底层小人物的悲催,而这些含泪的笑料,大都取材于他自己的真实生活。
终于,郭德纲得到了张文顺、侯耀文等相声界前辈名家的认可,逐渐熬出头。
然而,和郭德纲类似的北漂艺人,这些年来不计其数,但绝大多数都没能“咸鱼翻身”。
郭德纲是罕见的幸运儿,或曰“幸存者”。
功成名就的郭德纲,也成为让自家孩子“生来就能腾飞”的“隐形翅膀”。
正如书中所言:
人生的竞争,往往取决于个人能力和各种支持条件的乘积。
在能力差不太多的情况下,缺乏“拼爹”等支持条件的人,不得不长期在底层辛辛苦苦地挣扎,难以出头。
“富二代往往也是富人,星二代往往也是童星,穷人二代继续穷。”
这种现象,可能有腐败因素:
比如一些有权势的人,即使子女胸无点墨、品行不端,也通过不正当手段,设法将其安排在重要岗位,导致权力和资本的“家族垄断”。
在某些地区、某些行业,此类腐败格外突出。
然而,书中同时也谈到,除了腐败之外,还有同样值得关注的另一个因素:
家族文化、生长环境的熏陶——书中将其称为一种隐性的资本。
例如不少出类拔萃的运动员新秀,父母也有人是运动健儿——体能和运动技巧,单纯靠“腐败不公”的因素,是练不出来的,其能力的确是实实在在的。
相比之下,普通人家出个运动健儿,概率就会低很多。即使有钱、有条件,往往孩子就是“没这个天分”。
因为,运动员的子女,从小耳闻目睹的,是父辈年轻时在运动场的英姿,和家长在这方面的正面引导。
很多运动员,在退役多年后,依然保持酷爱健身的习惯,身材也出类拔萃。
相比之下,其他大多数孩子,从小对父母的印象,更可能是下了班就在沙发上“葛优瘫”,或者一边抽烟一边打牌、刷手机之类。
自幼的家庭环境,是对绝大多数人的一生,影响最深远的因素。
同理,商人的孩子,很可能从小就能接触到很多商业知识,也许,由于经常听到家长的闲谈,小学时期就对很多上市公司的内幕消息,都耳熟能详。
相比之下,其他家庭的孩子,可能直到大学毕业前夕,依然对“全国500强企业”中的大多数名字,都很陌生,对如何开公司、如何炒股票,更是一片茫然……
最悲惨的,莫过于底层穷人的孩子:家长只晓得“做个穷人”,以最苦最累的方式,为柴米油盐艰辛打拼。
出自这样家庭的孩子,往往也对其他的生活方式,和个人发展道路,既缺乏想象力,也缺乏“试试看”的勇气……
针对上述情况,“读书无用论”难免悄然滋生。
不得不承认,“寒门难出贵子”的状况,即使学历很高也未必能够扭转。
因为即使排除腐败因素,家庭熏陶的绝大多数内容,也处于学校教育范围之外,而同时,对一个人的发展,又有着极其关键的作用。
然而,书中也指出了这样一个事实:
“即使同样挣扎在底层,高学历者、高文化程度的人,更有继续学习的可能,更有不断拓宽视野,作出其他尝试的能力。”
“包括更容易得到其他人的关注——这也是一种潜在的优势。”
送快递的大学生,也许可以骑马找马,尝试更多不同行业,还可以继续学习。
而那些文化很低,除了送快递别无所长的人,恐怕再过几年,也没有“走出去,换一种活法”的能力。
读书很多的常人子弟,哪怕起点再低,或者长期从事底层职业,也依然有更多的其他可能,或曰不断改善的希望。
大学毕业后和父亲一起送快递的孩子,能成为新闻人物,得到社会的关注。
其他众多普通的快递员,有可能如此吗?
尤其是,即使都在底层“穷忙”,文化更高的人,业余可能读更多的好书,或者搞点不大花钱的艺术之类。
他们比文化低的人,更可能让自己的生活,在金钱之外的其他方面,更加丰富、充实。
读书的意义,不能单纯用金钱、用世俗名利来衡量。
相比之下,由于对阶层固化而绝望,便声称“读书无用”,则无异于放弃一切希望的可能,自甘永久沉沦……
推 荐 阅 读
▼
(点击图片即可阅读全文)
好看的人都在看